阅读历史 |

第384章 拒绝男双和混双条件(1 / 2)

加入书签

第384章 拒绝男双和混双条件

PS:先说明下,主角的这一幕必然会经历的。

理论上,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亚运会,只要你符合资格,协会都可以直接越过运动员报名,而无需征求球员的意见。关注过东京奥运和杭州亚运网球项目的,都清楚这些事情。

不过这件事我会处理好的。

……

老子真不想参加双打啊,尤其是男双。

虽然更愿意和漂亮妹子组成混双是一个原因,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男双可比混双费体力多了。

不过这一幕,其实陈然并不陌生。

在伦敦奥运会时,本来只准备了女单的李娜,结果被领导临时通知,还分配了双打的任务。

李娜非常不满,当场抱怨:让我去打双打,是去打酱油吗?

最终,带着情绪上场的娜姐无论是女双还是女单,都是一轮游。

于是,外界纷纷质疑李娜,虽然他们也没有切实的证据。

像李娜这样脾气火爆的,毕竟只是少数。

何况奥运赛场,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双打高手。

但她紧接着在WTA超五巡回赛蒙特利尔和辛辛那提上,分别获得了亚军和冠军的优异成绩。

不仅仅是李娜,杭城亚运会时的郑钦文也直接被领导安排了一个不熟悉的选手作为女双搭档,然后止步首轮。

另外,网球运动因为不是依附于奥运会而存在的,球员们参赛也是出于国家荣誉。

好在张之臻和郑钦文最终都拿下了亚运会男女单的冠军。

一般而言,运动员是不可能视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为儿戏,故意摆烂,所以领导给你安排了,你只能硬着头皮上。

记忆里,燕京奥运会的男单冠军是纳达尔,而男双冠军是费德勒和瓦林卡。

陈然眉头紧锁着。

男子网球也是如此。

甚至蒙特利尔比赛期间,伦敦奥运会还没结束呢!

奥运会的网球比赛,协会是可以代替球员报名而无需征求你的意见,只有你的资格符合就行。

所以到了综合运动会时,领导们就会拼命刷存在感,彰显自己的权力。

但你说李娜没有消极比赛,谁也不会相信的。

或许因为网球运动员平时都处于单飞状态,领导们没什么存在感。

可换成双打,他带一个人的话就没什么信心了,甚至可以说毫无机会。

没打好奥运会对于李娜而言不是世界末日,不过对于其他运动员而言,可能奥运会就意味着一切,意义非凡,比如刘翔。

瑞士一哥和瑞士二哥组成了超强的男双组合,所向披靡。

单打的话,陈然觉得自己有信心击败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

“我该怎么处理?”

对,就是那一届燕京奥运会。

此刻,陈然满脑子都是东京奥运会和杭城亚运会时,华夏网协的一系列骚操作。

他们在混双、男双、女双当中的迷惑操作,让华夏网球在这几项上的成绩非常糟糕,唯一能够挽回颜面的就是男单和女单了。

不过许多体育迷对此依然不满,以当时华夏网球的整体实力在亚运会里除了单打之外竟然都如此拉胯。

单打是唯一可以由球员决定,并且很少受外界影响的项目。

“我是真的会在双打项目上摆烂的!”

“如果只是走走过场,谁不会?”

陈然思索再三后,将自己的想法转诉给了经纪人。

和前世的李娜一样摆烂,是他用沉默抗议的最好方式。

领导们即使不满,也只能忍着,难道还能将他的单打名额给夺了不成?

你说他们不懂胡乱搭配会引起球员的负面情绪?他们当然懂。

但有时候他们就是喜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为了告诉球员,他们是领导。

陈然便直接明了地摆明了态度。

他不喜欢双打。

同样也没有任何时间去和潜在的搭档练习,培养默契。

届时,就算你们真赶鸭子上架了,球员也是各顾各地比赛。

交流?不存在的!

一轮游的结果是板上钉钉的。

即使这是至关重要的燕京奥运会,但因为有着过硬的单打实力托底,陈然是敢这么玩的。

甚至退一步讲,哪怕陈然的单打成绩在本土作战的奥运会里不尽如人意,那也不是世界末日。

身为一个网球运动员,他依然可以在四大满贯的球场展示自己的风采,如同前世的李娜一样。

奥运会上恶心伱,但你在大满贯赛场夺冠后,他们还会屁颠屁颠地贴脸过来。

“这的确是個办法。”

经纪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奥运会比赛里,双打摆烂的球员不是没有,以前也有过。”

因为网球运动的特殊性,华夏网球协会遇到的无奈之处,其他国家的网球协会也会遇到。

大多数时间里,他们也约束不了下面的球员。

网球运动员的单飞是常态,不仅仅是在华夏。

同样,网协领导的官僚作风,不仅华夏有,其他国家也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