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彼得的庄园(2 / 2)

加入书签

才有,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对于这两个,彼得心里也没底,毕竟欧洲都喜欢白砂糖,这样的糖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喜欢。

“你做的很不错,我很满意。”

“大人谬赞了,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

彼得这样费尽心思,就是为了能够多一点收入。顺便看能不能促进农业生产升级。

对于还处在半开发状态的瓦拉几亚来说,培养小农是最好的选择。在18,19世纪法国的小农经济还一直占着主导地位。并且自耕农也是兵源的主要提供者。

特别是瓦拉几亚和乌克兰,其肥沃的土地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而彼得要做的,就是要扩大生产力,同时培养本国的新兴势力。也就是商人和市民阶层,这是压制土地贵族且不会有大反弹的最好手段。

和西欧比,东欧自然条件更好,不光地形平坦,地域广阔,而且各种资源非常丰富,自古农业发达,畜牧业也发展不错,因此,从客观条件看东欧比西欧更具有发展优势。

不过,东欧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于伊斯兰和游牧民族。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加上出海口的缺失。这就导致东欧落后西欧。

还别不信,1911年沙俄统计全帝国的农具,居然有2500万木犁,400万金属犁。都二十世纪了,东欧的木器仍是主流,这也没谁了。

毕竟,东欧最不缺的就是木头和草原。至于那些东欧矿产,还在地下埋着呢。

但是现在,一切变得都不太一样。

在这之后,彼得骑马巡视了一圈庄园,望着那些劳动的农奴和佃农,他总感觉有种什么情绪在心中发芽,但他说不出来。

他不是宋仁宗,也不是德拉古。他只是一个想要更多利益的人,仅此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