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七十三章 Bellyache(2 / 3)

加入书签

想找点刺激的事情来做罢了。

夺走你的生命,与你何干?

这种听上去非常中二,但跟碧梨气质极为吻合的话,放在她的身上,才真正是毫无违和感。

一个这样的女孩子,对同龄人有多大吸引力?

哪个女孩,不想要一个复仇天使般的好友,时刻守护在自己身边呢?

那些疯狂的事、黑暗的事、血腥的事,一旦说出来就会被判定为疯子的事,都可以假手于她来完成。

“感受不到理智了呢,

我的思维去哪里了?”

“抓我的人就快来了吧,

他们应该会把我的房间翻个底朝天,

为了那份可怜的赏金。”

“She’s……psycho。”

克里斯-康姆斯塔克的评价脱口而出,但随即便添上一句补充说明。

“In a good way。”

“这个时代的孩子们,需要碧梨这种小疯子,来讲出他们的想法。”

韩易耸耸肩,不置可否地笑道。

“越来越扭曲的社会,需要越来越真实的偶像,用这种讽刺性的方式来……批判这个词太厚重了。应该说是……”

“像针扎气球一样戳破压力。”

“绝妙的比喻,克里斯,我很喜欢。”

韩易挑挑眉毛,对棉花糖的语言概述能力和对流行文化与主流社会的精准把握相当赞赏。

没错,2010年代往后走的这个美国,需要一根尖锐的针,来给快把整个房间塞满的,名叫矛盾、冲突与仇恨的气球放放气。

1999年4月20日的科伦拜大屠杀后,枪械暴力、校园霸凌、药物滥用、青少年抑郁和社会边缘人,这一系列曾经在新保守主义社会中被刻意忽视的现象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吸引主流视野。

这是即将告别二十世纪的美国,最后一次全民道德恐慌。

当然,在这个奇异的社会里,道德恐慌换来的不是社会风气的清正,而是进一步的底线滑坡。六十年代对嬉皮士运动的恐慌,让药物滥用问题变得无法抑制。八十年代对匪帮说唱的担忧,使得以N.W.A.为代表的黑帮成员开始成为全美青少年争相效仿的对象。

步入零零年代,这愈演愈烈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让美国媒体开始广泛讨论,千禧世代和马上将要到来的Gen Z,会否成为又一个“失落的一代”。而伴随着这种讨论,一向有坏学坏的美国年轻人,找到了新的效仿对象和发泄渠道。

生活中任何一点微小的不如意,都可以通过药物、性和暴力来发泄。

科伦拜高中大屠杀后,迄今为止全美已有386次校园枪击事件,35.6万名学生受到枪支暴力的影响。每天,大约有12名青少年会成为凶杀案的受害者,1400人因非致命暴力而被送往急诊室接受治疗。

换句话来说,暴力,已经成为了美国新一代解决问题的“go-to solution”。

被霸凌了?拿起枪吧。

想要霸凌别人?拿起枪吧。

抑郁了?拿起枪吧。

纯粹要找乐子?拿起枪吧。

在这种持续高压的社会环境下,碧梨-艾利什与她暗黑音乐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事实上,2010年代中后期,一大批丧文化和emo音乐的代言人开始迅速蹿红,XXXTenta、Juice WRLD、Lil Peep……

他们的音乐内容是消极的,甚至是邪恶的,但谁也不能否认,通过这些音乐人单曲里的预设场景——暴力也好,仇杀也好,单纯的情绪发泄也好——都能够帮助他们的乐迷,释放心中的负面情绪,在不真正犯罪的情况下。

从这个角度来看,碧梨-艾利什与《侠盗猎车手》起到的作用相去不远。

这个每年发生50起校园枪击案的扭曲社会,需要碧梨,也需要《Bellyache》。

“我焦虑地啃着指甲,

还这么年轻的我,不该被送进监狱,

真是个搞笑的局面呀。”

碧梨的左手高举在半空中,竭尽全力,像是一个陷入泥沼正在呼救的不幸之人。她在舞台上漫无目的地游荡,动作歪歪斜斜走不出一条直线,模仿着一位激情杀人之后被抽干全身力气,也被逐渐推向愧疚疯狂的小女孩。

“感受不到理智了呢,

我的思维去哪里啦?

意识开始变得模糊,

我的心神开始消散了吗?

它去哪里啦?”

重复数次的诘问,在菲尼亚斯四次潇洒的扫弦,和四记低音炮里传出,直击人心的沉闷鼓声后,转变为酣畅淋漓的自我解剖。

“也许在臭水沟里吧,

我把爱人的尸体也一并遗弃在那儿了,

多么昂贵的命运呐。

我的胜利来自于畅快的仇杀,

本来以为杀掉了我会好过一些,

但怎么……肚子开始疼起来了呢?”

菲尼亚斯和碧梨,特别会利用一切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音乐元素,构建起他们光怪陆离的旋律世界。用《Bellyache》的副歌来举例,菲尼亚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